靶向藥怎樣做基因檢測
靶向藥基本是用來治療癌癥的,但是,癌癥產生于自己的細胞基因突變,我們先要找到,癌變是由哪個基因引起的,然后根據這個基因,用靶向藥專門殺死這個基因突變的癌細胞,不會損傷正常細胞。 比如,肺癌,正常是由幾個癌變基因引起的,我們只要用基因檢測,看是不是這幾個癌變基因引起的,再用針對的靶向藥治療,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吃靶向藥做基因檢測的嗎,一個基因檢測要花多少錢?
到2020年7月,價格在2000-10000元左右。 基因檢測廣泛應用于一些惡性腫瘤,主要是指導靶向藥物的應用。 靶向診療的費用也要根據疾病類型和選擇的靶向藥物類型來確定。 例如,對于肺腺癌,如果EGFR存在基因突變,可以使用易瑞沙或Trocquer。 這個成本也不一樣。 易瑞沙每盒價格在2000元左右,一個療程可能要花1萬多元。 也有一些惡性腫瘤不需要基因檢測,但也可以靶向治療。 如小分子多靶點靶向藥物阿帕替尼可用于晚期胃腺癌的診斷和治療,每療程費用約7000-8000元。 資料延伸: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一般來說,分子靶向藥物的不良反應相對較輕。 但藥物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不良反應。 并且可能會出現一些特殊或罕見的靶向藥物不良反應,后果嚴重。 例如,貝伐單抗可能加重出血和延遲傷口愈合,而EGFR-TK可能引起罕見的間質性肺炎。 雖然分子靶向診斷和治療是安全的,但其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的治療與細胞毒性藥物不同。 而且,每種藥物的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大相徑庭,有些毒副作用還會危及使用者的生命。 因此,我們必須多學習相關知識,仔細觀察藥物反應,并在用藥過程中定期復查。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靶向藥物參考來源:百度百科-基因檢測。
肺癌基因檢測靶向用藥,檢測的是什么基因?大概多少錢?
一、肺癌患者為何要做基因檢測?國內不少患者“盲試”靶向藥物,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基因突變和靶向藥物必須匹配,患者才能獲益,否則不僅無效,還會耽誤最佳治療時間,最后結果還不如化療。 因此,如果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首先考慮的問題之一,就是進行基因檢測額,小細胞肺癌由于靶向藥物較少,所以基因檢測的價值相對較小。 二、肺癌患者如何選擇基因檢測?對于肺癌患者,國內醫院常規的肺癌基因檢測靶點為三個(EGFR、ALK、ROS1),目的是檢測是否適合使用已經上市的靶向藥物,這種方案的優點是:1、經濟實惠,滿足大多數患者需求2、EGFR和ALK是東亞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最常見的,約占50%3、不吸煙女性中比例更高而美國醫院的肺癌常規基因檢測至少是十個以上。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國際醫學專家更加強調肺癌患者做更多的基因檢測,最好一次性做癌癥全基因檢測。 這樣,能夠更加全面的在下面三個方面幫助肺癌患者:1、幫助醫生為患者篩選出最可能從中受益的靶向藥物,包括未上市的藥物和用于其他癌癥治療的靶向藥物。 2、提示患者對化療方案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幫助醫生和患者更加合理的選擇化療藥物。 3、FDA已批準的肺癌靶向藥物有十余種,還有更多的在研藥物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幫助肺癌患者獲得可能獲益的新藥臨床試驗,最大化腫瘤患者治療的希望。
吃靶向藥為啥要測基因?
之所以稱靶向治療為靶向治療,是因為這類分子靶向藥物在研發設計時針對的是腫瘤細胞的一些突變基因,能夠“破壞”對這種突變基因的識別。 理論上,只有帶有這些突變基因的腫瘤細胞才能被殺死。 只有在檢測到相關基因后靶向選擇相應的分子靶向藥物,部分患者才能得到準確及時的個體化治療,而沒有針對基因突變設計的靶向藥物的患者可以避免伴隨治療或過度治療。 但如果患者不適合這種靶向藥物,剛聽說就用靶向藥物治療就更盲目了。 可能幸運有效,但也可能無效或無效,導致同樣的進步,這顯然是不理性的。 擴展數據對于常見的藥物,只有少數藥物在進入體內后能夠真正作用于病灶。 這是制約藥物療效,導致藥物毒副作用的根本原因。 獲得和導彈一樣精準的毒品是人類的夢想,也是毒品發展的最終目標。 靶向藥物(也稱靶向制劑)是指被賦予靶向能力的藥物或其制劑。 其目的是使藥物或其載體對準特定的病變部位,在靶部位積累或釋放有效成分。 靶向制劑可以使藥物在靶部位形成相對較高的濃度,從而提高藥效,抑制毒副作用,減少對正常組織和細胞的損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靶向藥物。